王亚军:叹为观止的人类驯养奴化智慧

 王亚军:叹为观止的人类驯养奴化智慧


1《熬鹰》


鹰隼天生凶猛,倔强,堪称傲骨“鹰”风,古人训练鹰隼,通常很形象的称之为“熬鹰”。


猎户驯养奴化之道颇有意味:将鹰隼头部和双眼罩起来蒙蔽其视听,不给鹰隼饮食损耗其体力,同时还会让鹰立在一根麻绳上,因双眼目盲对外界无任何主观判断,鹰隼便会本能的抓紧这根本“救命绳索”,而猎户还要通过不间断的摇晃让鹰隼无法休息,摧残其精神。


这个过程就叫“熬鹰”,对于曾经习惯自由翱翔的鹰隼来说实在是漫长而又痛苦。


在“熬鹰”的8-15天的时间,当鹰隼最后一点傲骨和体力也被消耗殆尽熬不住摔下来那一刻,晃荡绳子的猎户就会立即将它抱起来,摘掉头上的眼罩,让它重见光明,脱下自己的贴身衣物包裹,喂食喂水细心呵护。从此这只鹰隼就只会记得拯救自己的这位恩人的音容笑貌,包裹自己的衣物上恩人的气味,以身相许。


同时也坚信自己的自由,饭碗,以及脖子上的绳索,都是主人的恩赐,没有主人,自己将会万劫不复,“熬鹰”阶段就基本完成,“熬”得时间越长,鹰体验到的痛苦越多,鹰,就会越忠诚,极度符合人类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当然,鹰隼毕竟是畜生,它不会去思考究竟谁让它失去飞翔的自由,捕猎的自由,也不会去探究是谁让它历尽苦难,生死一线!


直到把鹰训练到架在猎人臂上能够安心进食、睡觉,整个驯化才算大功告成。但对于猎人来说,光有鹰还是不够的,还一定要有条狗,因为相比会飞的鹰隼来说,狗才更能保证绝对的忠诚!


训普通猎狗的过程与熬鹰类似,无非还是蒙眼睛堵耳朵忍饥挨饿,然后就会把最劣质的食物和饮水当作恩赏,但对头犬---“獒”的驯化过程就稍显残酷与诡异,在很长的游牧渔猎时代中,曾经一度是部落的不传之秘。



2

《獒犬》

这里讲的獒不是藏獒这种生下来就叫獒的狗,而是游牧民族猎人们特指那种“犬獒”或“獒犬”。


北方的渔猎民族有句老话叫“九犬一獒”,也就是说只有当有母狗一窝生产出来九只幼崽的时候,才能有机会训化出来一只“獒”,成为整个狩猎队伍中的带头大哥。


训练獒犬的过程比之“熬鹰”过程更加惨烈,獒犬所遭受的折磨也更加残酷。


九条一奶同胞的幼犬满月当天,就会被关进地窖里,不见天日不给饮食。大概两天后,就会有体弱的同胞被饿晕,它便会成为自己其他八只一奶同胞的第一餐饱饭。大概五天后,第二只兄弟姐妹的血肉给其它七只同胞充饥。


一般七八天后,奇异的事儿就会发生了,三只强壮些的幼崽尽管满月不久,但已经激发了野性本能懂得了相互配合,对另外四只同胞进行剿杀,而并不是等着凭体力“熬死”的同胞果腹。


一般十五天左右,就只会剩下这个小团体中那两只并不是最强壮的幼犬,而它们的存活也定然是违背了当初三兄弟齐心的那个契约,密谋协作突然袭击,杀死了整个九只幼犬中那一只最强壮的兄弟,饱餐了一顿。


也许这也是为什么一定要用一奶同胞的九只幼犬来选拔犬獒原因,它们就像双胞胎一样,啖食血浓于水的同胞更容易消化吸收,补充营养强化自身的效果奇佳。并且只有对自己同胞的残忍才是真正的残忍,也更会唤醒最原始的野性。


九只,一个不能多,一只不可少,它们的残忍兽性就是要从看着同胞死去,到期待同胞死去,再到杀死同胞、吃掉同胞的过程之中被一点点唤醒。只有这样才能顿悟那条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才会唤醒来自血脉中的原始兽性。


只有獒犬才会对同族杀伐果断,才会对同胞无一丝怜悯,也只有獒犬才会认真思考围猎和杀戮的技巧,是的,如此驯化出来的犬獒是懂得思考的懂得谋略的,不过只停留在与同胞争夺生存空间和对敌人进行杀戮的时候。


从三狗结盟围猎同胞开始,直到杀死第六只同胞,它们的身体强壮的程度与体内残忍的兽性都在飞速增长,所以躲地窖一角偷偷观察的猎人们都知道,最最强壮的那一只,肯定会被另外两只杀掉,因为那两只都觉得单独的迎战,没有胜算。看看,这心机是不是赶上懂得权衡利弊的谋士,深谙官场政斗的老油条了?


说到这里,老王可以告诉各位,这还不能算是最诡异的。最诡异的是仅剩的这两只差一步就能封“獒”活命的幼犬之间,永远都不会有发生惨烈的厮杀,更不会两败俱伤。


更多的情况是最后的活下来的獒犬面前会同时摆放两具尸体,总有一只会趁着杀死强敌的瞬间先下口为强,把前一刻还是合伙人的最后一位兄弟一击毙命,两个一奶同胞的尸体血肉,便是封“獒”后的最好的奖励!


到此时这条狗就不能叫狗了,要称之为獒。


仅剩的这只獒,它冷血,残忍,弑杀,狡猾,诡诈,阴狠,又懂得隐忍等待偷袭的最佳时机,在合作杀死最强对手的一刹那给最后的竞争对手致命一击,这才是绝境中的生存法则,是丛林法则最高奥义,它最后能够活着,就足以说明这一切都有道理,很多人突然暴富,突然成功,突然上位,不也是靠这样对同胞伙伴“先下手为强”吗?


虽然袭杀最后一个同胞的时候,它并没有想过逃出地窖,更不会去思考是谁给它们兄弟九个制造了这个自相残杀惨绝狗寰的地狱,它只是想比其它同胞多活几天而已。


而猎人们只要再等上个五六天,等这条獒犬在暗无天日的地窖里吃完了最后一个同胞的骨肉饿晕在里面,就打开窖门让阳光普照,携带美食净水从天而降,脱下贴身衣物包裹奄奄一息的獒犬,扮演它的大恩人、大救星。


尽管这条獒犬此后每天都会被圈养进铁笼,脖子上被拴上铁链,尽管奔波游猎所得全被恩人剥夺,只有一碗残羹剩饭,但只要回想起当年在地窖里那个惨绝人寰的童年时代,幸福感便会萦绕心头,忠诚度直线飙升!



3

《鹰犬养成》

鹰、獒齐备后,晚上休息时猎人还会把它们拴在一起,让獒犬熟悉新伙伴的同时让鹰隼不怕狗。因为捕猎需要鹰、狗的配合,缺一不可。所以自古便有“鹰犬”一说形容奴才、爪牙。


而驾驭鹰犬绝对是一门技术活,门道的关键便是调整“膘水”,通俗讲指的就是鹰与犬肚子里的油水。“油水太多”的鹰犬会腐败敷衍不愿捕猎,“油水太少”的鹰犬虽有强烈的捕食欲望,但会因体力不支难以捕到猎物,只有把“膘水”赏罚得恰到好处,才能驾驭好一队鹰犬。


经验丰富的 “老把式”可以通过观察鹰犬的眼神、动作、体形判断出目前的“膘水”是否达标,灵活运用以增加油水表示恩赏,以降低油水为惩戒,以取消膘水砸烂铁饭碗让鹰犬们回忆起童年那些命悬一线的惨痛遭遇,掌握了能够让鹰犬随时身死的权力,才能铸就猎人的绝对威严。


因为同样的牧场,鹰犬的地位高于牛马,可以卖力的牛马又优于只配屠宰的猪羊,生存特权饮食特供阶的级划分,让每个层级的牲口都有自己的既得利益,也让每一个阶层都有自己的恐惧与优越感。生命的危机感、精神的恐惧感,加上与其它动物相比,除了可以住更好的铁笼用更美的铁链,还有额外的“油水”可捞,此时鹰犬们的忠诚,才是绝对的忠诚,猎人们无论是驱鹰覆巢,还是遣狗弑母,亦无所不从!


当然,除了最底层的猪羊,它们拥有足够的恐惧感就可以岁月静好了。


猪羊的数量最为庞大,当然不可能让牧民如鹰犬般驯化,而老古人却另辟巧径,从驯化猴子的经验中总结出一个针对庞大族群精神奴役的方法,叫做:体制化


4

《体制化》

有人在笼子里面装着三只猴子,笼子上面悬挂一串香蕉,猴子的天性会促使它们去摘香蕉吃,而每当有一只猴子伸手触碰到香蕉,三只猴子就会同时遭到毒打,一猴犯错,全部受罚。


几次之后,当其中任何一只猴子偷偷的触碰,甚至有“触碰之意”被其他两只猴子发现,就会被另外两只“怕受牵连”的猴子毒打,而这两只猴子殴打起同胞来,往往更加残暴。几天后笼子里这三只猴子就对那串散发着诱人香气的香蕉无视了,已经自觉把香蕉在食谱里面抠掉了。


然后拿出一只老猴子放入一只新猴子,没挨过打的新猴子当然会去摘香蕉吃,两只老猴子立刻揪住它“照例”一顿毒打,直到这只新猴子遵守了那个“碰香蕉=大家一起倒霉”的规矩。此时再拿出一只老猴子放入新猴子,剩下的那只老猴子和前面放入的新猴子,依旧会对触碰香蕉的新新猴子连番毒打,教育它遵守“笼子里”的规矩,前面那只新猴子打得比老猴子更加卖力气,更加凶残!


当最后那只享受过集体教育的老猴子被拿出来投入第三只新猴子的时候,就是见证体制化奇迹的时候。


笼子里现在剩下的三只猴子尽管都没有享受过“一猴犯错,全部受罚”的惩罚,而最后的这只猴子尝试触碰香蕉所享受的毒打和监视却是最为严苛和残忍的。头顶那串“香蕉”此时不仅仅是等于毒打,而是已经被塑造成了这个笼子里的规则和法则,不但不能触碰,以至于正眼看一下,都会引发身处笼子中的这个群体来自灵魂深处恐惧感,恨不得立即把这种“叛逆”之猴除之后快。


就如同老古人身居山洞之时,对于黑夜降临后隐藏在暗处的毒蛇、毒虫以及肉食动物的那份恐惧感会随着基因世代相传,让如今生在城市中的人类对于黑夜以及毒虫毒蛇的那份恐惧,无法言表却又与生俱来。


“体制化”虽然没有驯化鹰犬那样费力,但耗时较长潜移默化的结果,是能够将其刻印在动物的基因里沉淀在潜意识里世代传承。


5

游牧渔猎部平日里会用猪羊的血肉供养鹰犬,对猪羊群体杀伐果断的鹰犬也会唤醒它们基于基因里的恐惧,只需要把猪羊的惩处、管理,与鹰犬的油水、饭碗挂钩,猪羊群体中但凡出现大胆叛逆诸如不服从管理、不甘心被剥皮刮毛、想要逃跑之类触碰“香蕉”红线的,鹰犬根本无需主人发号施令就会冲上去将他撕成碎片,用一颗颗大好头颅跟主人邀功请赏,换取“膘水”之外的奖励---荣誉、权利、金钱、抑或特仅仅是一句“干得不错”“你真乖”的夸赞。


而鹰犬们见到猪羊触碰“香蕉”的悲惨结局之后,渐渐地,那份对于“香蕉”的恐惧甚至更深于猪羊。因为鹰犬们看到的是,越过红线就等于死亡。


随着猪羊鹰犬的数量增多,对“体制化”的恐惧也被世代相传逐渐放大,终使得农场这种“制度”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信仰”。


至此,牧民猎户,便可以世世代代安枕无忧了!


猪羊也好,鹰犬也罢,既然已经选择放弃自由接受奴役,做了禽兽,便注定了会被剥皮剔骨的结局。


6

人类驯养奴化的智慧,虽然令人叹为观止,但在“驯人”这种事上,古往今来被无数人尝试过了,除了在某些时代取得一点诸如“道路以目”的阶段性成功之外,截止目前还无一能够真正达到世世代代安枕无忧的成功。最持久的也只不过仅仅延续了十几代三百多年而已,喊出“千秋万世,自我而始”的那位咽气不到三年,尸骨未寒就父子团聚。


而且尝试“驯人”者无一不是可以警醒世人:

争权夺利殒身,落得下场凄凉。倒行逆施殃民丧命,仅供万世鞭挞唾骂。

史书一行名姓,北邙无主荒坟。古来多少独尊伟人,沦为后人茶余笑柄。


文:王亚军

2015年10月1日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说王志安是坏逼的原因

短篇小说《伊万卡的十封信》

“喝茶常态化”的应对策略以及注意事项